[投资故事]:英特尔战队挺进澜起
英特尔技术基金的使命不仅仅在于赚取投资回报,更具有一些为英特尔公司整体战略服务的色彩。
记者 林先先 摄影 石磊
澜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澜起科技)刚刚完成了首批两款芯片的研发设 计,并以此获得了由英特尔技术基金和永威投资公司共同领导的100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澜起出让了大约20%的股份。对于尚处于初创阶段的澜起科技,这次融资不仅仅是获得了成长所需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傍上了全球CPU霸主英特尔这棵大树。而永威投资虽然只是一个单纯的财务型风投基金,但其在芯片领域投资历史悠久,其投资的多家公司的产品与数字电视或显示技术相关,与澜起科技的AMB产品系列互有补充。可以说,英特尔技术基金和永威投资对澜起科技是各有所需。
深谋远虑 狙击对手
众所周知,英特尔擅长于快速推出性能更高的CPU芯片,以巩固自己的行业领跑者地位,但是CPU和内存之间的数据通信问题导致了读写数据时出现拥堵,成为阻碍电脑性能提升的一个重要瓶颈。所以,英特尔不能将目光仅仅停留在CPU上,还必须切入到内存环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英特尔近几年来一直在尝试开发新技术,英特尔于今年初推出了新一代双核平台Bensley,这是应用于高端服务器的双核CPU芯片。此平台不仅仅局限于CPU改良,更重要的是完成了对整个服务器硬件系统的优化,其中即包括两年前英特尔所倡导的FB-DIMM(全缓冲内存)架构。该方案的思路是,在不改变既有内存产品的架构的条件下,通过在内存条上增加一个AMB(高级内存缓冲器)芯片,来对出入内存条的数据进行“排队”,间接实现将数据并行传输改变为串行传输,从而大幅提升整机性能。
英特尔的这一策略,不仅仅克服了自身产品市场推广所面临的技术瓶颈,而且创造了新生的市场机会—AMB芯片设计和生产。2004年,澜起科技的董事长兼CEO杨崇和和他的创业伙伴们瞄准了这一新生机会,在一些天使投资人的支持下,共同投资600万美元创建了澜起科技公司。杨崇和回忆说,在研发阶段和英特尔的接触中,对方对公司在这个方向上的发展前景持怀疑态度。因为AMB芯片的技术含量很高,并且NEC、英飞凌以及IDT等业界主要厂商早已抢先开始研发。
但是澜起科技凭借着在国际上领先的低功耗设计技术,在2005年底拿出了第一款通过性能测试的样品,并且其某些性能甚至领先于它的强大对手们,比如功耗这个关键指标就比同类产品低20%以上。AMB芯片的功耗指标直接影响芯片的性能和寿命,如果功耗过大,需要着重解决散热问题,从而需要花在设备总体结构上的成本就会随之提高。因此,杨崇和告诉本刊记者,当面对先期进入市场的竞争对手时,攻克难关的魔杖就是产品的低功耗指标。
初生的澜起科技以它的技术实力获得了英特尔的认可,并进而促使英特尔生出了将其收归麾下的意愿。英特尔投资部发言人评价说:“我们认为澜起科技拥有良好的IC设计技术团队,尤其是在高速及低功耗的混合信号数据接口设计上有比较优势。”作为附属于大型科技集团的公司型风险投资基金,英特尔技术基金的使命不仅仅在于赚取投资收益,更具有一些为英特尔公司整体战略服务的色彩。不难看出,英特尔对澜起科技的兴趣,潜藏着雄厚的“野心”——通过扶持与英特尔产品相配套的技术公司,构建一个多方角色互为支持的产业链生态圈,让它不断推出的性能更高的产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
近年来,AMD这个后起之秀频频向英特尔的霸主地位发起挑战。据调研公司Mercury Research在2006年第一季度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AMD的皓龙(Opteron)处理器占全球第一季度发运的x86服务器处理器总量的22.1%,较上一季度的16.4%有大幅增长。面对AMD的步步紧逼,英特尔推出的Bensley平台宣称在性能指标上比基于x86架构的竞争对手产品高60%。业界认为,新处理器的上市,将对AMD造成很大的冲击。据媒体报道,戴尔亚太区运营总裁史蒂夫.菲利斯认为,Bensley平台的Woodcrest处理器表现性能比英特尔前期的产品Xeon提高了80%,而耗电量却降低了40%。Woodcrest的上市,将使英特尔在服务器处理器市场领先于AMD。两家公司将不会在同一起跑线上。
Bensley推出后的市场反应看来还不错,各家服务器厂商争先推出基于此平台的产品:国际知名整机生产厂商如戴尔、HP、IBM等,国内企业如浪潮、联想、同方、方正等。尽管Bensley产品前景看好,英特尔也没有掉以轻心。因为AMB芯片为电脑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打开了空间,必然成为电脑硬件发展的主流趋势。而这一产品的应用并不局限于英特尔的Bensley平台,可以与所有高性能的CPU相配合,其中当然包括英特尔的死对头AMD的产品。
不难想象,在AMB产品这个关键的环节,如果英特尔能够对厂商拥有比较大的影响力,必然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目前在这一领域的主要厂商,大多是已经很成熟的大型公司,英特尔能够对其施加的影响力有限。所以在此阶段,通过投资初创期的澜起科技来预先培植影响力,就成为一个有效的手段。当然,英特尔可有的选择范围并不狭窄,它的发言人告诉本刊记者:“英特尔投资基于战略及市场推广目的,不排除投资同一领域的多家公司。”
紧随投资之后,必然是双方在技术、产品等方面的紧密合作。英特尔要把澜起科技带入它的战舰队伍,为Bensley平台保驾护航。但是英特尔的新闻发言人并没有承认其对澜起科技的投资有这么深远的“预谋”,他只是很淡淡地说:“我们希望扶持中国的有技术含量及高速成长机会的芯片公司。”当然,AMB产品的广阔市场前景对英特尔也不能说没有诱惑力。杨崇和介绍说,随着技术更趋成熟,及产量的大幅提高,AMB价格将有显著降低,未来将可以广泛应用于中低端服务器、个人电脑及家庭数字设备。杨崇和估计,AMB未来的市场规模将达到数亿美元。
如果澜起科技能够始终保持它的技术优势,并在市场运作上取得成功,英特尔必将取得不蜚的投资收益。所以,投资澜起科技对英特尔也许是一个名(带动整个Bensley平台的市场)利(直接的投资收益)双收的圆满结局。
分散风险 多元发展
对澜起科技的前景似乎还不能过于乐观。它的主打产品之一,AMB芯片能否在市场上流行开来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它取决于两个先决条件。首先是,AMB芯片配套于高端的双核服务器,而至今叫好不叫座的双核服务器市场能否真正走向普及之路?其次,英特尔目前是FB-DIMM的惟一推动者,在一定阶段,澜起科技与英特尔的Bensley平台绑在了一条战船上,如果大船倾覆,风帆将安在?但是杨崇和认为,FB-DIMM方案解决的是电脑硬件发展中必须克服的问题,并且它没有触动行业中既有的利益格局,因而不会遭到太大的争议,其最终的成功是必然的。而Bensley平台推出之后的市场反应,似乎印证了杨崇和的判断。
虽然对AMB芯片的市场前景有足够的信心,澜起科技还是做了第二手的准备。在公司创立之初,在开发AMB芯片的同时,就开始着力于研发应用于接收数字电视信号的芯片。这类芯片的功能是,使数字电视信号可以在各种终端显示屏上播放,如传统的电视机、手机及电脑。这类芯片的未来前景与电视信号的数字化和数字电视信号的接收设备多元化的趋势相关。显然,这两个趋势正在朝着乐观的方向发展。
澜起科技近期成功开发的数字电视信号接收芯片,主要应用于数字电视机顶盒。由于国内地面广播数字电视的标准尚未确定,今年国内卫星机顶盒出货量预计可能达到1000万台,杨崇和认为,中国有线电视的用户超过1亿,数字机顶盒的市场很广阔。在数字电视信号接收芯片产品上,澜起科技的技术优势仍然是低功耗,比如它的信道解调芯片M88DC2000的功耗,只是其他同类型产品的1/3~1/2。其次是他们针对中国市场的技术改革。中国的有线电视网络信号传输质量低于欧美国家,因而很多国外主流厂商的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性能表现不好,澜起科技想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有了数字电视芯片的系列产品,澜起科技对于英特尔的依赖性大大降低,分散了产品风险。同时,也吸引到在半导体行业有着十多年投资经验的永威投资公司,永威曾经投资过台湾和国内多家半导体业的主流厂商,如台湾积体电路、中芯半导体、珠海炬力等,以及多家与数字电视或显示技术相关的公司,如明基、晶门科技等。澜起科技的技术可以与这些公司互为补充,这显然也是使得澜起科技和永威投资互相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转载:新浪招商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