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新的竞争力 奥运经济提升沈阳“软实力”
日前在沈阳举行的2006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营销(沈阳)峰会上,包括国内百名城市领导在内的国内外旅游界高层人士在沈阳热议旅游,太平洋亚洲旅行协会主席寄语沈阳:把旅游做好,就要把沈阳的奥运设施经营好,作为永久性的体育资源,也要成为旅游景点,让那些在奥运会期间没能来的游人,过后也能在这些体育场地体味到召开奥运会的感觉。
奥运经济与你我有关。现在越来越多的沈阳人认识到这一点。人们愿意谈论“奥运好运”给城市带来的直接拉动效应。比如沈阳地铁项目,比如即将崛起的中央商务区,比如城市重心南移等等。沈阳近年举办的招商会、房交会上,和奥运赛场沾边的项目成了众星捧月的“香饽饽”。还有专家提醒沈阳关注奥运带来的直接商机,比如沈阳作为一个加工优势明显的城市,可以同北京奥运组委会联手,结合足球赛事制作一定数量的纪念品。
沈阳市委、市政府领导认为,因有举办奥运会分赛事和举办世园会的使命,老工业基地沈阳以此为契机开始了城市的战略转型。由重化工业城市向现代城市转型,由重污染城市向环保生态城市转型,由单一的制造之城向多彩的文化之城转型。沈阳人从环保入手,拆掉烟囱森林,以植被森林取而代之。他们将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0提高到100%,污水处理率由17%提高到81%,将城市大气优良天数由2000年的70天拉长为2005年的317天。他们手捧全国环保模范城的牌匾,又戴上了全国第二个森林城市的桂冠。沈阳还从循环经济入手,用高科技改造老基地,城市经济步入前所未有的发展快车道。沈阳进而入选中国最具经济活力、最具竞争力的城市行列。
携有世园会和奥运会双重看点的沈阳市,迎来了空港经济的空前繁荣。沈阳相继开通了20条国际航线,今年8月中旬还将开通9条国际航线。此前,沈阳仅开通抵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航线,最远抵达曼谷,没有跨洲航线。
7月18日,从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获悉,今年上半年,该机场旅客吞吐量、货运吞吐量等数据全线飘红。其中,旅客吞吐量达到241万人次,同比增长13%。桃仙机场继去年超过450万人次后,今年预计将超过550万人次。沈阳规划在2008年奥运会到来之前扩建桃仙国际机场航站楼,逐步形成2000万人次的旅客吞吐能力。
今年上半年,深圳航空正式与沈阳市签约,决定投资100亿元,在沈阳建设包括办公大厦、航空城住宅等项目在内的深航沈阳分公司总部。深航北上扩张,“抢占”沈阳建立其北方航空基地,看中的无疑是沈阳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由此产生的巨大拉动、辐射效应。有专家评价说:由于沈阳的城市功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为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越来越凸现出来。因奥运发端的投资,远不止一个空港经济,金融保险、旅游会展、商业服务、现代流通和文化体育等一批体现沈阳城市功能的现代服务业,在沈阳正在逐步成为重要产业,并带动一批新型服务部门的发展。
可以说,一个盛会的支点,燃起了沈阳780万市民改变城市面貌的热情,数百万人的热情合在一处,就构成了沈阳站在环渤海经济圈和大东北经济区前沿位置的软实力。这股越来越强的软实力正在构筑沈阳新的竞争力。
本文转载:新浪招商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