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抢占“滨海开发”一席之地
如果将海盐滨海开发战略比喻为一曲恢宏的交响乐,那么每个企业就是乐谱中的音符。海盐滨海开发战略“新鲜出炉”仅一个多月,一个个跳跃的“音符”都加紧寻找着自己在“五线谱”中的合适位置,一段旋律轻快的“前奏”已呼之欲出。
总投资50亿元的浙江省重点项目,浙江吉安纸业有限公司二期项目马上就要开工投产。公司办公室主任蒋家富说,公司在海盐投资的方式叫“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地里的”。该公司2002年来到海盐县武原镇投资一期30万吨箱板纸和瓦楞纸生产项目,2003年10月位于海盐大桥新区的二期项目立项,现在二期项目中30万吨高强度瓦楞纸生产线和热电项目正面临投产,又一条40万吨牛卡纸生产线在酝酿中。
为什么吉安纸业会选择在海盐实施链条式的滚动投资?蒋家富道出了企业投资者的战略思路:“几年前,公司与海盐纸品企业进行贸易交往时,就看中了海盐独有的区位优势。造纸企业运作所需的大量废纸、煤以及产出的成品纸,都会依托海盐四通八达的港口、公路、内河运输线方便快捷地进行吞吐。海盐在打造杭州湾产业新高地规划中,明确把建设华东地区中高档包装纸生产基地作为特色先进制造业的目标。“吉安”正是站在了产业与规划对接的历史新机遇面前。
“在海盐创业的硬环境和软环境都是值得称道的。”蒋家富说,“在海盐,‘三通一平’全是政府帮助搞的,员工没有宿舍,开发区马上腾出60套房子解决燃眉之急。公司在其他地方都是先建围墙后建厂,唯独海盐先建工厂后起围墙,因为警务站建到厂子里。”
嘉兴市秦山港务有限公司更是直接尝到了滨海开发的“甜头”。该公司租赁了秦山核电联营公司海运码头开展装卸、中转、仓储等服务。2003年公司外海货物吞吐量达到18万吨,2004年激增到53万吨,2005年则达到了80余万吨。“随着跨海大桥的建设,必将为附近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强劲动力。这是我们进一步扩大港口规模的初衷。”秦山港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强告诉记者。他们实施的海盐港口物流仓储基地项目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外海海运码头工程,二是陆域仓储基地工程,三是内河航道和内河码头工程。工程分为二期建设,一期建设两个5000吨级外海泊位,最大堆存能力为60万吨的仓储中转设施和5个300吨级内河码头;二期建设两个5000吨级外海泊位,150亩的内陆仓储设施和5个300吨级的内河码头。
“我们的建设目标与海盐滨海开发不谋而合。”陆强兴奋地说。他们的项目在滨海开发中找准了基点,更重要的是项目有的部分可以“坐享其成”了。海盐港口物流仓储基地建设中内河航道改建部分包括利用原何家桥六级航道进行养护疏浚,并改造何家桥线延伸段1公里。而今年滨海开发战略实施后,海盐县将何家桥线4.76公里航道改造、新建护岸9.56公里、改建4座桥梁列入了政府基础设施工程重点考核项目,这大大降低了海盐港口物流仓储基地项目的建设成本。
秦山港务有限公司抢占先机,而浙江海盐华电能源有限公司则迎头赶上。公司原有一个2000吨级的液化气专业码头。“我们也想在滨海开发战略中抢口水啊。”目前公司已有了码头扩建、仓储扩容的初步思路。“滨海开发战略实施,海盐临港型工业带逐步形成,我们想通过码头升级,承接液体化工仓储中转业务,带动杭嘉湖地区化工工业。”
文章转载:新浪招商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