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屏南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建设规划》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运酿终于出台。这意味着数十个项目又将“花落”生态建设领域。近年来,挖项目、跑项目、上项目的浓郁氛围已在屏南逐步形成,项目带动战略着实带着屏南走出贫困的阴霾天气,而迎来了一片艳阳天。 据了解,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屏南县在全市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综合评比中获得第二名,并连续4年夺得该项工作的集体先进。其成效在数字上反映出来的是“三个超亿元”,即财政总收入、争取专项资金、转移支付资金都突破亿元大关。其中,去年全县税性收入增幅在全省80多个县市区中排位榜首。这是屏南以项目为发展的抓手,千方百计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所取得的成果。一个山区欠发达县是如何取得这一实效,做到“人人跑项目、家家有项目、处处上项目”的呢?这与该县创建的项目工作机制及服务机制密不可分。 为改变争取项目难、项目落地难的现状,自2003年起,屏南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开展了项目经济“三选一”活动,给领导及干部上“高压线”,推着他们投入招商引资、争取项目的工作中去,使项目工作有了极大改观。也许,这只是权宜之策,要让干部真正积极主动地谈项目、跑项目,还需要一些“怀柔”政策。例如,在争取项目资金方面,屏南县一改过去各单位争取的专项款都要在县财政留一点、拖一段的情况,做到百分之百兑现专项资金,从而激发了各单位向上跑项目的积极性;再如,县里采取税收分成政策,在企业税收方面与乡镇按比例分成,也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乡镇招商引资的主动性。为解决工业发展“征地难”、签约项目“落地难”、投资客商“办事难“、企业“贷款难”等这些老大难问题,屏南县制定“领导挂钩服务招商引资项目”、“重点项目专项督查”等制度,强化投资软环境建设,很好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使工业经济发展有了很大飞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2003年的12家发展到去年的41家,仅去年一年便增加了14家。 农村有项目,城镇有项目;经济领域有项目,社会事业领域有项目,处处有项目作为发展的台阶,屏南的发展才会呈现如今大步向前的势头。能具体说明问题的是,该县每年确定的省、市、县重点项目都达数十个,作为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之一的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也是连年增加,连续几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都位居全市前列,仅去年便完成投资8.62亿元,而重点项目投资额占总额的比重高达93.4%,固定资产投资的连年增长,大大增强了屏南的发展后劲。 屏南县抓住机遇,不断扩大“白水洋效应”,进一步改善投资硬环境,在交通、城镇建设等项目上下苦功,每年投入数千万元完善县城基础设施,推进城镇化进程;通过各个渠道争取资金,在2006年上半年完成总投资1亿多元的宁屏二级公路屏南段建设,为更好更快地发展奠定环境基础。同时,通过努力,使总控制面积达1万亩的生态工业园区在2006年初通过国家及省政府批准,为项目落地、企业发展打造很好的平台。目前,一期500亩园区开发建设已完成投资1000多万元,并有3家企业进驻园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