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景区景点 | 旅游服务 | 风景图库 | 旅游资讯 | 屏南文化 | 闽东北亲水游 | 自助游 | 商务中心 | 客房预订 |
您现在的位置: 白水洋在线 >> 屏南旅游 >> 旅游资讯 >> 正文

天地造化,举世无双,屏南生态游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福建之窗 更新时间:2008-6-19 9:29:32

 兴景兴城一个不少
  “去年底,宁屏公路全线通车,宁德到屏南的车程由3.5个小时缩减为1.5个小时,再加上国家调整假期安排,三天小长假增多,势必会促进周边地区更多游客来访,今年屏南游客量有望突破50万大关。”屏南县旅游部门人士满怀憧憬和信心。

  “到白水洋玩生态!”越来越多的旅游爱好者,将屏南县白水洋列为2008年度假旅游目的地。

  早在1994年,白水洋·鸳鸯溪景区就跻身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然而,直至2004年初,屏南县确立了“发展山区特色经济,构建生态旅游强县”的战略目标,白水洋旅游开发大张旗鼓地兴起,这片旅游处女地才逐渐为世人所熟知。

  4年来,屏南县民间资本参与开发白水洋·鸳鸯溪、鸳鸯湖等景区,并通过举办中国白水洋文化旅游节等措施,包装、宣传、推介当地特色生态旅游资源,打造一批有影响的旅游品牌。
  2004年,白水洋被列为福建省旅游十大品牌之一;2005年,白水洋成为国家地质公园;2006年,屏南被评为“中国鸳鸯之乡”;2007年,以白水洋为龙头的“闽东北亲水游”入围“CCTV中国十大完美旅游线路”,屏南入选“福建省最佳旅游目的地”。

  与之相应的是,2003年屏南全年接待游客还不到3万人次,而2007年这个数字上升到30.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9030万元,游客总量和增长速度均为历年最高。

  欠发达的山区县要发展,让农民脱贫致富,往往先拿资源“开刀”,屏南也不例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始,香菇一度成为屏南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屏南也因此获得“中国夏香菇之乡”美誉。然而,以香菇为主的木生食用菌产业需消耗大面积的阔叶林,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压力。

  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屏南县兴起白水洋景区旅游大开发,“生态立县”成为必然选择,“中国夏香菇之乡”面临转型。屏南县委书记、县长署名致信给全县菇农,发出疾呼:“为了青山绿水,为了子孙后代,少种香菇吧!”同时,县里大力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反季节蔬菜和非木生食用菌产业。

  屏南的工业领域也打响了生态牌。

  榕屏化工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氯酸钾生产基地过去曾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近年来县里坚决予以整治,废水、废气、废渣全部治理到位,2006年该公司还被评为全省节能先进企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和维护,是旅游经济的投资重点。除此之外,该县还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快白水洋景区和县城的建设,4年来已在县城软硬设施上“砸”下了5亿元资金。立足服务于生态旅游开发的要求,对过去的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把县城规划面积从过去的6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2平方公里,用以接纳旅游业兴起后汇集而来的大量人口。同时,坚持拆旧与建新并举,新建成了四星级天外天国际大饭店、厦林苑大厦等一大批城市标志性建筑形成与旅游业发展相协调的特色。一些公共基础项目如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殡仪馆等都已投入使用,公墓、城区调水工程、污水处理厂等也都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这些项目的建成,将改善屏南城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促进白水洋景区旅游氛围的形成。

  “一到假期,客人多起来,房间一间也不剩。”兰蕙凭借“白水洋”这一闪亮的城市名片,如今,屏南这个深藏于闽东大山间的县域,开始吸引外界的目光兴景兴城一个不少公寓柳女士惊讶于近年来屏南旅游的迅猛发展。她说:“就在这两年多里,县城一下新冒出了40余家宾馆、公寓、酒店,人多了,车多了,钱也好赚了。”

据了解今年5月1日至3日,游客3.36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48万元。其中2日一天接待量达到1.7余人次,创单日接待量历史新高。全县各宾馆、公寓近3000张床位普遍爆满。

  据了解,2007年屏南第三产业增加值达9.18亿元,同比增长18%,增幅位居宁德市第一位,对全县GDP的贡献率达到43.5%,拉动GDP增长6.8个百分点。2004年屏南第三产业增加值仅4.66亿元,为什么2007年能创下历年新高?其主要原因就是旅游经济对整个第三产业的拉动。

  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的六大要素,旅游带给屏南的直接经济效益就体现在这六要素上。在屏南县城大街上,酒店、餐馆随处可见,而店门口常常停放着许多旅游大巴、外地轿车,生意非常火爆。因此,县医院、电影院附近的两条街道又改造成小吃街,平添了10多家装饰一新的餐馆。该县原有3家具备一定规模的超市和多家土特产商铺,因无法满足游客购物的需求,县里便将城区花亭街改造成购物一条街,该项目已于今年完成投入使用。

  今年7月,白水洋即可通过国家4A级风景区评定,紧接着将抓紧申报5A级景区及世界地质公园。随着白水洋知名度的进一步提升,旅游经济对山城屏南的刺激作用将愈发凸显。

 

  致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屏南县十分重视投资环境建设,积极筑巢引凤,使投资软硬环境日臻完善,吸引众多企业落户屏南。

  经多年努力,屏南城区规划面积已从1995年的3.2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2平方公里。特别是近年白水洋景区开发带动了旅游县城建设,融资5亿多元先后拓宽改造了翠屏路北中段、东环路中南段、县府路,建成电信大楼、工商大楼、税务大楼、天外天国际大饭店、夏林苑大厦等一批城市标志性建筑。一个城在林中、城中有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旅游观光县城已初具规模。

  该县还着力打造投资载体和项目落户平台。屏南工业园区经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被列为省级工业园区,园区规划控制用地1万亩,目前已建成富洋工业小区、溪坪工业小区,并引进20多家企业落户小区,新规划的际头工业区,一期开发500亩,已有部分企业入驻。该工业区主要体现生态特色,以引进环保型、生态型项目为主导方向,是现代型工业项目的理想安家之地。交通条件不断改善。省道202线贯穿全境,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全县半数以上建制村通水泥路,屏宁二级公路建成通车,与104国道、福宁高速公路对接,到宁德中心城市只要1.5小时,到省城福州也仅3个小时,交通瓶颈制约有效缓解。目前,宁武高速公路屏南连接线、京台高速公路屏古连接线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屏南交通不畅问题的彻底解决指日可待。

  软环境建设更胜一筹。给投资者构建一个“绿色通道”是该县打破审批权限“瓶颈”,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投资软环境的一大举措。从2003年起,该县接连清除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县政府文件,取消了不必要的审查、审批环节。制定出一系列亲商、富商、安商、扶商优惠政策,对外商投资兴建道路、桥梁、水电、旅游业以及农、林、牧、种、养业等一律予以特殊优惠,并依据国家、省规定的收费项目,对外来投资企业一律按最低标准收取。

  此外,该县还强化对招商工作的领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把招商引资任务分解下达到各乡镇和县直有关经济部门,并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目标、任务、措施落实“三到位”。对于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实行县领导挂钩责任制,挂点领导经常深入重点企业调研,采取现场办公、挂牌服务等形式,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对于新的在谈项目,指定领导挂钩、跟踪、落实,一抓到底,提高项目的签约率、履约率和成功率,促成项目早日报批,落户生根,健康发展。

 

  特色产业成“当家经济”

  2004年,屏南县提出“发展山区特色经济,构建生态旅游强县”的发展思路,这既是该县的自我定位,亦是给自己提出的目标,可以说是找准了本身的发展坐标。4年来,该县朝这一方向大步流星地挺进,经济实力日益增强,明显地表现在几个特色产业之上。

  水资源开发是屏南经济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屏南溪涧纵横,水资源丰富,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该县的指导思想是“以电兴工”,开发水资源,发展电力能源经济,并吸引发达地区企业向山区转移。因此,在水电开发过程中,屏南基本做到建成一个水电项目,引来一个甚至一批工业项目,形成良性发展格局。目前,全县已开发水电装机容量达37万千瓦。其中,一批调节性能好、单站装机规模接近或超过5万千瓦的骨干电站建成后,年电能便达7.79亿千瓦小时。仅一个旺坑水库电站建成后,每年创税就达1000多万元,这还不包括发电所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

  目前,屏南县化工、电冶项目已有效聚集,产业群逐渐构成,围绕这两个产业的项目如滚雪球般,越往深处广处开发,产业链便越长、规模就越大。其中的榕屏化工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该公司是亚洲最大的氯酸钾生产基地,曾是省山海协作的典范之作。在生产过程中,虽然该企业也给当地带来一定污染,但该县在坚定不移地治污,使各项排放指标达到国家标准的同时,引进鑫磊公司,专门吸收该化工企业排放出来的废氢气转化成燃料,生产高科技型彩色宝石晶体和五彩玻璃,并通过扶持榕屏化工有限公司氯酸纳生产线技改和其它项目,开发双氧水项目,拉长产业链,使得化工产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

  俗话说:“靠山吃山。”既要保持青山绿水,又要从山上挖掘金矿银矿,这似乎是两难问题。屏南县在加大封山育林、保护生态林力度,让森林得到有效的休养生息的同时,引进竹木加工企业60多家,开发竹木加工产业。从2006年起,又在一年时间内关闭非法木材加工厂60多家,扶持合法的加工企业构大做强,使保护与开发按科学规划有序进行。另一方面,该县致力于调整食用菌产业结构,逐步控制农民砍伐阔叶树种植木生食用菌,引导农民发展非木生菌产业。通过两三年的努力,去年全县2亿多元的食用菌总产值中,木生食用菌的产值不足五分之一。去年,该县开始全面禁伐阔叶林,农民种菇的主要精力将转移到非木生菌上。这样,既保住了青山,又保住了农民增收。在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中,还有一个极具市场潜力的产业———反季节蔬菜种植业。屏南利用独特的气候优势,大面积引导农民发展多品种种植的反季节蔬菜业,目前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去年,全县反季节蔬菜播种面积8万多亩,实现产值1亿多元。为规范与繁荣果蔬菜交易,时下,该县已建成高山果蔬菜交易市场,种植基地配以交易市场,屏南有望在近年内成为东南最大的淡季蔬菜集散地。

  另外,正在屏南兴起的还有黄酒酿造、保健食品加工、蔬菜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这些都成为山区特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成为山区经济发展中的亮点。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赞助商广告
    最 新 推 荐
    景 区 图 库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广告投放 | 友情链接

    + 版权所有 © 白水洋在线
    沪ICP备08018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