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一批接一批的客人慕名前往屏南县黛溪镇北圪、樟源等村,向村民购买农家酿造的黄酒。“别人买酒备年货,咱们卖酒好过年。”在一笔笔交易中,那些酿酒户们着实乐开了怀。
“2006年,黛溪镇北圪等6个村自产黄酒达1600多吨,每公斤黄酒售价在7元至10元之间,产值1200万元,平均每户酿酒户收入万元以上。用不了几年,酿酒业就会成为全镇最具优势的特色产业。”黛溪镇长郑家瑞满怀信心地告诉笔者。
黛溪镇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其中古村北圪的酿酒历史更是长达数百年,几乎家家户户都储存着几大坛老酒。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四处弥漫着黄酒文化气息的乡镇,老酒只是被当作生活调剂品,并没有真正成为村民的致富产品。
如何凭借独特的地理和水质环境,发挥传统酿酒技术的优势,让民间酿酒业扩大规模而成为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和一大亮点,黛溪镇首先引导北圪村通过工商部门,将“北圪老酒”注册了商标,使当地黄酒拥有自己的统一品牌,再根据实际,规划酿酒基地,引导和发动6个第一批布点村的农民生产黄酒。为解决生产资金问题,镇里在信用社发放小额贷款的基础上,还争取了每年50万元的低息贷款,贷给酿酒大户,充分调动了农户的酿酒积极性。仅北圪村这两年每年酿酒就有近2万坛,产酒上千吨。2006年,全镇的酿酒规模达到3000吨以上,如此一来,仅酿酒项目就可惠及全镇半数以上人口。(张仁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