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沼气池,惠泽全家人。”在屏南县,这已日益成为普通百姓的共识。“发展沼气的好处,不仅仅体现在直接经济效益上,它还可以获得综合效益。”屏南县农办主任林桂逐表示。
然而,就是这样一件政府和民众都一致认可的好事,在发展中,却遇到了一些困难。
陈道建的经济账
对于沼气,村民陈道建干脆算起了经济账:“我家5口人,如果日常生活都用煤气,一年下来最少得1500元。”他表示,农家人基本用不起煤气,所以大都是砍柴烧。“我家一年一般要砍约6000公斤柴,光砍柴工就耗了60天左右,而这60天如果省下来去打工,也会挣个两三千元。”这两种方式都需花不少钱,而建一口沼气池成本2300元左右,政府还补助1300元。“以后煤气、砍柴的费用都可省下了。”这样一算,陈道建心中就有了底。
去年3月,陈道建请人建了一口沼气池,他自家连同老父母都用沼气。此外,沼气废渣还是最好的肥料。陈道建用沼气废渣种茄子,不仅省下化肥钱,而且茄子长势特别好,380株茄子竟赚了2000多元。陈道建乐不可支。
屏南县棠口乡仕洋村主任陈道众告诉记者,村里去年建了10口沼气池,全都投入使用,村民们受益颇多。
屏南县的综合账
对于屏南县来说,发展沼气的意义,远远超出陈道建算的那些。
屏南县拥有白水洋等著名景点,已被列入海峡西岸旅游发展规划中重点培育的旅游品牌,而且具有完好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该县提出构建生态旅游强县的目标。
构建生态旅游强县,首要任务就是保护生态资源。为此,屏南县县长吴毅荣表示,县里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农村发展了沼气,多数农民就不需要上山砍柴,许多木材资源就可以保住了;再者,用上沼气,连禽畜粪便、部分生活垃圾都可以倒到沼气池发酵。这样一来,村容清洁了,生活环境好了,疾病也会减少。”为此,吴毅荣还特地跑到仕洋等村考察该项目,并要求有关部门尽力向上级多争取补助指标。
“说到底,就是既有利于农业、农村、农民,又能实现生态旅游强县的目标。”屏南县农办主任林桂逐说。
现实中的困局
虽然沼气建设综合效益高,然而,屏南目前发展沼气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据悉,屏南县全县已建沼气池仅300多口,数量少,且发展速度缓慢。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造成目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没有场地建沼气池。一个沼气池体积一般要8立方米,为保持一定的温度好让沼料发酵,池要建在地下,所以要往地下挖深1.5—2米。而对于屏南农村来说,许多房子都建得很密,房内又无庭院,要挖这么大一个池,再加配套的养猪或其他养殖设施场地,确实困难。
另外,技术人员缺乏也是当前的一个大难题。目前,屏南这方面的技术员很少,真正经过培训拿到上岗证的只有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为此,要从闽北等地请技术员来做,因路途远,很多人不太愿意来。
为解决这些问题,屏南县鼓励场地宽阔或房屋地处村旁的农户先建沼气池,同时,要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于新建村和房子以及改厨、改厕、改圈都要充分考虑沼气池建设场地规划。
此外,屏南县委、县政府还支持县职业中专学校开设沼气建设、维护方面的培训班,培训一批技术人员,以解决人员不足问题。
解困,在摸索中前行
然而,解困之路,同样困难重重。
根据相关规定,一期培训时间为两天,由省里派专家到各地讲课,参训人员每人要交300元学费。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听说要花钱,原已报名参加培训的农民又纷纷打了退堂鼓。
“生源”短缺怎么办?屏南县农业局与县农办联系,把沼气培训经费列入“阳光工程”培训计划,同时争取劳动部门的相关项目支持,决定缓交或者免交参训农民的学费,再次发动农民报名参加培训。目前,参训人员已有50人。
生源问题解决了,又生出新的矛盾。据了解,两天的培训只是讲一些理论知识,参训人员必须经过一周甚至更长时间的实践,那么,就得跟班学习。这期间,师傅又得收新手们的学费,这块资金谁支付?新手们参与建沼气池,从客观而言,所建的池是试验品,农户谁愿意拿自家做试验?
屏南县农业局局长李随票表示,局里正在研究解决农户不愿意建“试验池”的方案,即在参训人员跟班过程中所建的沼气池,每口2000元左右的资金都由县里负担,等于免费为一些农户建池;跟班学习费,屏南县也考虑由县里统一解决。 (记者项裕兴 见习记者郑晓强 通讯员张仁寿 张川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