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景区景点 | 旅游线路 | 宾馆酒店 | 风景图库 | 风味美食 | 民俗风情 | 旅行社 | 地方地图 | 地方文化 | 闽东北游 |
黄页 | 创业沙龙 | 动漫 | 笑话 | 电脑 | 时尚 | 旅游资讯 | 白水洋论坛
走进自然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民俗风情 > 浏览正文
拜年琐话
onlinebsy.com  发布:2007-3-13 0:26:47  来自:转载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的传统节日,拜年是春节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拜年的风俗,起源很早,唐代戴复古《岁旦族党会拜》一诗,描绘了一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宗族之间春节团拜的盛况:  
  衣冠拜元日,樽俎对芳辰。  
  上下二百位,尊卑五世人。  
  排门乔木古,照水早梅春。  
  寒事将消歇,风光又一年。  

  多壮观的场面,五代同堂,二百多人,熙熙攘攘,风光无限,这样规模宏大的元旦团拜,正是太平盛世的写照。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以传神之笔记载了当时都城汴京过年时官民相互拜年的情况:“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三日。士庶自早互相庆贺。”互相庆贺就是人们来来往往拜年。  

  由于群体拜年,耗费时间,于是换了“贺年片”——名刺拜年。名刺起源于秦汉,西汉称“谒”,东汉称“刺”,到宋代成了贺年片的作用,名刺以优质梅花笺纸裁成长方形的纸片,写上自己的姓名、官职、籍贯与贺年的吉祥用语,由自己或请人投赠,这是早期的贺年片。到明代,贺年片大体定格成长三寸、宽二寸的纸片,制作精美。明陆容《菽园杂记》有很生动的拜年记述:“京师元旦后,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清代,人们除相互往来拜年外,名刺换成了制作雅致的红单帖,写上吉祥贺语,装在套封内送给亲朋,以示贺庆。清代,在拜年活动中,长辈还拿出一些钱,用红线贯串起来,分发给晚辈,让买些糖果和烟花爆竹,寄托了对晚辈的关心与爱护。  

  近代,拜年活动除了传统的往来拜贺、投赠贺年片外,增加了电话、电报拜年方式。这几年,手机短信、网络拜年成了一种时尚。  

  拜年,既是中华民族欢度佳节的一种形式,也是人们对长辈尊敬,对亲朋热爱,是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一种活动,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
(编辑:不详) 留言评论】【在线投稿】【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
+ 相关信息咨讯
·舞香龙
·舞狮
·庙会、祖祭和畜节
·冬至、祭灶和除夕
·清明和端午
·春节和元宵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白水洋在线”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本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网站新闻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版权所有 © 白水洋在线
+ 办公地址:上海钦州北路1122号90楼8层 沪ICP备06060637号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 上午:8:30-11:30 下午:14:30-17:30
+ 客服热线: 021- E-mail: bingesong#163.com QQ:17188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