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10月11日 海峡都市报 文泰 叶琦/文 施满堂/图
本报讯 我省屏南白水洋存在着大量的第四纪古冰川遗迹,而且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令人称奇。昨日,记者从福州大学获悉,古冰川遗迹的发现在我省尚属首次,该校5位地质专家历经一年多的这项调查结果,正式填补了我省无古冰川遗迹的空白。同时,它改写了福建省第四纪的地质发展史。
据悉,这一地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发生过多次大冰期。和我国东部很多地方一样,我省一些地区第四纪冰期可能都曾终年积雪,并发展为大大小小的山谷冰川。
据介绍,白水洋由仙耙溪和九岭溪交汇其间,位于屏南县内,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水上广场”之称,状如巨大的槽形,最宽处达130多米,长约1700米,水深不过膝,可容万人,广场四周,峭壁连绵,蔚然壮阔,举世罕见,堪称“天下一奇”,但其成因一直是个未解之谜。2005年10月,福州大学原地质教研室施满堂等5位教师,接受省科技厅下达的任务,组成屏南白水洋成因研究课题组,在屏南县科技局的大力协助下,多次进行实地考察。
研究发现,在白水洋槽底有三个大冰坎,而中、小冰坎则随处可见。在槽底的基岩和边坡上存在着大量完整的由冰川磨蚀、刮蚀作用形成的擦沟或称擦槽、沟痕、刮蚀沟等,还有难得一见的“冰臼”。在槽底上,专家还发现了大量的奇形怪状的漂砾、条痕石和“李四光环”等等。在白水洋的东南端,连续出现长约五六十米,宽约40多米,看似杂乱无章的乱石滩,就是冰川期的“停碛”。他们还找到了冰溜槽(上图),同时,还发现了典型的冰川地貌———冰斗。
原来,开阔的“水上广场”是100多万年前古冰川运动形成的槽形谷。槽形谷中冰川一切侵蚀作用所留下的遗迹,自冰期结束后一直完好地保留至今。该课题组又对其下游及周边进行了粗略的考察,发现很多溪谷中都有冰川遗迹,古冰川的范围达100多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