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城市现代化和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一直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难以调和的矛盾,福州也不例外。
福州在城市拓展中,对文物的保护既有成功案例,也有教训,如不久前三坊七巷的保护规划出笼,让人们看到这个古街区的美好未来;但乌塔周边的开发、仓山西洋建筑、长乐城区古街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逐渐消失,都值得深思。
如何更有效地保护厚重的城市历史,已成为福州城市化进程中,规划专家和政府官员热议的话题。
仓山西洋建筑 现状堪忧
具有浓郁西洋建筑特色的汇丰银行,就位于仓山塔亭路附近,这幢两层楼的老建筑外墙早已破败不堪,屋内黑漆漆一片,就连一层与外界相连的台阶也被各种搭盖占去大半。
对于仓山的近现代西洋建筑,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教授戴显群曾作过全面调查,结果是多数建筑堪忧。
据了解,仓山不少近代建筑被拆除,如今保存下来的,据文物部门统计,西式民居有林森公馆、陶铸故居等16处;洋行商行有美丰银行、汇丰银行等12处;教堂神学院有泛船浦天主堂、石厝教堂、基督教天安堂等12处;教会学校有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旧址、协和神学院旧址等6处;还有坊庐别墅10处,闽海关建筑7处,英美德法俄领事馆5处及其他近代建筑如独立厅等6处。
这些现存的近代建筑,也因种种原因大多面目全非或破败不堪。随着旧城改造迅速发展,现存的近代建筑仍存在被毁坏的可能。戴显群说,自然因素对仓山近代建筑的生存构成极大威胁,如再不采取保护措施,精美的石厝教堂不久便会塌陷。
“旧城改造中,城市规划忽视了文物保护,以致具有鲜明时代特性并昭示海洋文化内涵的闽海关被迫拆除移位,中西结合的陶园建筑群落也在不久前的旧城改造中被拆除。”戴显群说,此种行为的持续,将使现存的近代建筑陷入无可挽救的地步。此外,还有因使用不当或管理不善导致文物破坏的问题。
现已规划 整体保护
福州仓山近现代西洋建筑的命运,将出现大转机。记者昨日获悉,由福州规划部门牵头组织的《仓山近现代建筑保护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毕,并进入报批阶段。该规划可能于近日通过审批。
据介绍,此次保护规划的原则是:对所有可能对建筑原有立面和风貌构成影响的建设活动,将加以禁止。对列入保护名单的,将在建筑的明显部位设置固定标牌,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范围。
福建师大美术学院副教授王鸿,主要承担该保护规划中所涉及的仓山近现代西洋建筑的现状普查工作。他所提出的保护方案,是对这些建筑所在的街区的整体保护。
利益驱动 是文物保护的灾难
什么是文物保护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呢?王鸿说,就是商业利益问题。
“文物保护基础上可发展旅游,但需长期投入,见效比卖土地慢,有的决策者因此让成群的古建筑在城市拓展中消失。古建筑能否保得下来,根本还是决策者持什么样的发展观。”王鸿说。
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庄景辉认为,文物古迹在这个时代的尴尬处境、保护环节上的无力和无措,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基础建设的大面积用地,造成文物古迹损毁的现象频频发生,建设性的破坏以及破坏性的建设,正让历史文物保护难度增加。
利益驱动的短视行为,就是文物保护的最大灾难。长官意志的文化缺失,政府部门决策的错误,都可让文物古迹瞬间消失或遭受损害。
省文史研究馆卢美松馆长表示,作为福州这样一个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更应该注重保护特有的文化。说严重点,以损坏文物为代价谋求城市的发展,是在“毁掉老祖宗的东西追求自己的利益”。 |